緣起
  心底想拍這組照片已經很久很久了。
  終於有此機緣進行此一專題創作,我想要表達的是:在鏡頭下的每一位人物流露的專業執著美感。感謝長年相處的同事慨然的支持,讓我得以將鏡頭貼近彼此的距離,並允許將此影象編輯成冊。
  對於攝影,細數從頭,從十六歲至現今卅五歲,將近二十個年頭,陪伴在身旁的依舊是當初的老相機Nikon-FM2,而自己的攝影作品一直未能精進。未進來學院求學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此型相機已經停產,離開藝術及設計的生活有一段不算短的歲月。世俗的生活、經濟的壓力,為求得生存的溫飽,過得如一般常人的生活,老早將創作忘卻,只當是生命曾經擁有過的偶然。
  失學十餘年,再回到學校的生活,不適的衝擊經常自心中浮升。雖然攝影課早在高中一年級即學習過,然而時空的變遷,讓我在面對攝影的瞬間時,常有不知所措的窘況發生;甚至遲鈍的反應,常常錯失最佳按快門的時機。在暗房沖片的過程中,在逐漸顯影的相片體會影象的靈魂,紀實攝影的範疇中,我想表現的是生活中經意或不經意的一些美學,這些影象沒有驚天動地的吶喊、沒有憾人的故事情節,只是工作場景的一些片段真實的紀錄,這些美學的經驗滲入著些微的苦澀、些微的歡愉,就如同工作生活般的自然、親切。
  在影象之間體會人性的溫度,我想終於聽到一些屬於個人內心沉默的聲音。

過程
  開始進行此項專題並不順遂。
  我的個性並非放得很開的那類型,剛開始要拍照時心裡多少有點膽怯,雖是面對早已熟悉的同事,內心的羞赧無以名狀,只有少數同事答應我為其攝影,於是就這樣展開專題的攝影工程。
  由於在室內,光源較為不充足,為彌補此一缺憾,我選擇了400感光度的黑白軟片,鏡頭單純只採用50mm的標準鏡頭,因為剛開始學攝影時就是這樣陽春的配備學習而來的。當年經濟差,資源也有限,但玩攝影卻玩的很高興,在進行此一專題製作時,我即想復習此一單純的愉悅心境,以有限的條件下,拍出真誠的作品。
  為避免標準鏡頭下臉孔的過度變形,我儘量採取不同的角度,或將對焦避開臉部;但最大的難題仍在人的本身因素上,剛開始自己也很緊張,顧忌許多的因素,我無法全然放開心胸拍照,同事自然也顯得緊張;拍攝的過程中我開始思索:如何讓攝影者和被攝者熟悉鏡頭,讓鏡頭不是阻礙的絆腳石,而是真摯的溝通。
  隨著拍攝次數的增多,才漸漸克服此一心裡障礙,作品才顯現我所想要的理想及水準。「君子之交淡如水」在進行拍攝的過程中,對同事經常有此共鳴出現,我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呈現多少的深度,但基本上仍是以尊重的心情為出發點,讓作品自然而然的流露真情,而不是刻意矯飾的設計,我想表達出不同的人文品質,只是作品完成後,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呈現了人文的精神。關於這點,我想我仍在尋找答案中。

反省
  作品中的斧痕處處可見。
  我想自己是個幸福的人,能找到一個不錯的主題拍攝。在社會價值的標準裡,銀行員是個讓人稱羨的職業,有著豐厚固定的收入及光鮮的外表;但一般人很難想像,銀行員其實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兩樣,同樣的付出及收穫,在務實的工作中,銀行員的個性大多保守且固執,面對旁人眼中這些經由國家考試脫穎而出的菁英,我該以何種角度切入呢?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一直反思這個問題,最終我還是回歸到人性的原始角度,不想以太過凌人的氣勢來呈現影象,有些同事對於這樣的表現方式感到真誠,我思故我在,最想呈現的是:客觀反映同事的工作面容,透過這些影象,發覺銀行員的真心。
  完成作品後,發現自己對暗房的作業仍舊不夠仔細,底片上的細微的灰塵是這次作品品質不夠精細的要素,我想日後對於這些放大過程的要素仍得下一番功夫才行。同時在暗房作業中,更體會到作業需要保持冷靜,才能對影象做出正確精準的判斷,洗出高品質的影象。
  透過膠卷,攝影的創作方式有別其他以畫筆或數位方式的創作方式,我仍堅持自己全程參與且付出感情創造的攝影作品才能發揮感動的要素,暗房的作業正可以讓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其樂趣也與其他創作方式相當不同。
  沖相的環保問題也一直在心中盤旋,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希望在藝術創作及環保之間求取平衡點,看來仍得需要更多的智慧吧!
  我想創作者投入感情的作品,其作品的力量才能顯現。

感謝
  感謝大甲高中美工科時期攝影老師:蔡秀幸老師,蔡老師的寬容,一輩子難以忘懷。也因為有高中時期的基礎,在暗房作業才不致太過陌生。
  感謝母親的辛勞,讓我得以在當時經濟因頓的年代,有一部Nikon-FM2相機,母親的愛何以形容呢?我實在無法說明,一直到現今,我最不敢面對拍攝的人物竟是自己的母親。
  感謝臺銀豐原分行的同事,讓我毫無忌憚地將鏡頭悍然面對,我想說的是:這只是個開始,日後,我還是要手執相機繼續進行此一專題的創作。
  感謝學校師友的相互鼓舞,我常想,如果不是師友給予的力量,我不知是否能撐下去;這段求學歷程,是我個人生命中的一個轉折,如果沒有來到學院,我創作的停頓恐怕是永無止期的了!
  感謝因緣際會,得以再接觸到暗房作業,十多年沒進入暗房作業了,和高中求學的經驗相較,現在的器材及設備進步多了,創作時可以更精準的掌握不同的條件要素,拜時代的進步之賜吧!
  感謝攝影過程中幫助扶持過的所有朋友,因為有了你們的力量,這本專輯得以完成。

回到文華,修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