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

大一上學期的課程緊湊
大部份屬通識課程或專業必修科目
唯一的選修課只有卓聖格教授的《藝術史》

早在高中美工科時期
在水彩技法畫冊初識卓聖格老師
那是1985年,藝術圖書公司郭明福老師編著的《水彩畫》
書中裡面有多幅卓老師的水彩畫
畫作內容清一色以家禽為主題
用色樸素清雅,背景饒富抽象的旋律
當時大甲高中學校旁的大甲溪支流水美溪
溪底養鴨人家飼有成群的鴨鵝
那親切的景象,是我年少成長中所熟稔的印象
卓老師特殊的風格與眾不同
有故鄉風土的記憶,也有現代風潮的創新

卓老師的教學篤實,是個很溫和的學者
每週的《藝術史》教學
或幻燈片或錄影帶視聽的教學
重溫古今中外藝術歷史的壯闊波瀾
這門課不難修,但要修到既精且博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剛上夜校,因為工作的勞累及時差調校的不適
加上前二堂通識課英文的關係
幾次在黯黑的視聽教室忍不住打起盹來
經常錯過精彩的課程
如果有機會再重修卓教授的《藝術史》
我想自己會更把握學習的機會、更有收穫與心得

卓教授在師範大學美術系水彩師學畫家席德進大師
上課介紹至師祖林風眠的畫作
卓老師勉勵我們日後學有所成時
不要忘記這段師承的淵源
這堂課是我修《藝術史》記憶最深的一堂課
課中卓老師提及席德進雖是水彩及油畫大師
對書法的研究及功力相當戮力精深
也分享師母當時工作之餘樂於埋首書法天地之中
看見卓老師的眼光散發著自信,炯炯有神
及至大三上蕭嘉猷主任的《繪本》課時
蕭主任在師範大學美術系亦是席德進老師的學生
一個時代大師級的畫家的影響果真非凡
其執著與熱情的態度
都深深烙印在學子的心版中
一代接著一代,永遠的傳承下去……

至於卓教授影響我個人最深遠的
當是撰寫論文報告時應持的方向與立場
由於自恃個人的文學涵養
在《藝術史》的期末報告中
我過於倚仗文學的角度
甚至下結論時偏離史學的主軸
而以文學的角度剖析
卓教授在報告中寫下中肯的評語:
藝術史上的任何說法,
都要足夠的證據來證明
。」
研究報告不同於文學創作
這句話尤如一記棒喝
打開了學術研究報告的任督二脈
受益著實非淺

卓教授收藏眾多的化石
記得求學有機會至昌明樓五樓的教授研究室時
我總喜歡在路過卓教授的研究室
眺望裡面為數頗豐的化石標本
每一個化石,都蘊藏著時間歷史的印記軌跡
訴說著停止的生命化身為安靜的歲月過程
那種奇特的美學感受真是過癮
雖然只上過卓教格一學年的藝術史課
其收穫卻如永恆的化石,刻畫著生命的年輪

回到相遇,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