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

曾與廖風德教授有過一面之緣
他是現任大甲高中廖鳳枝校長的親弟
1985年,我創下大甲高中有史以來
第一位獲得全省高中作文比賽第五名的新紀錄
全國決賽的地點在臺北師範大學舉行
帶領我北上揮軍征戰的
就是當時的教學組長廖鳳枝老師

海線北上的火車裡
校長告訴我
弟弟是小說作家廖風德
筆名廖蕾夫
作品〈竹仔開花〉、〈隔壁親家〉曾獲聯合報小說獎
現任政治大學歷史系講師
比賽的前一晚
校長帶我到廖風德當時居住木柵的宿舍作客
校長與廖風德夫妻在客廳裡談天
我則在廖風德家中的書房,徜徉於書海之中
那一整牆史學與文學的書籍
大開了我的眼界
心想未來若我有能力
自己的書房也當是如此壯觀

廖鳳枝校長提及
作家的感受較為敏銳
當時廖風德教授應校長的要求
臨時充任作文指導老師
廖風德教授提出二點建議;
一是言之有「物」
二是提出的觀點要「與眾不同」
這二點至今受用無窮
不僅文學創作受益頗豐
也將之運用在設計藝術的領域

九○年代,臺灣民主政治轉捩點
第一次的民選總統
文宣的部份
民進黨找來吳念真代為操刀
國民黨則是廖風德運籌惟握
二位同為聯合報文學獎的作家交鋒
奠定下日後二黨競選的策略風格

〈隔壁親家〉是篇經典之作
兩度改編成電視連續劇
廖鳳枝校長曾提及
裡面的故事
都與廖風德的成長關係密切
真實親切而自然
彼時鄉土文學的許多健將:
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洪醒夫、宋澤萊、廖蕾夫……
這些文學作品對我的影響極為深遠

軍旅時期
接到廖鳳枝校長的賀年卡
簡單的一行話:
「永遠不要放棄升學的任何機會」
這個心願,直到我四十歲才完成大學教育
大甲高中畢業二十餘年
自己的一事無成
漸漸和甲中無所交集
這些年,偶而在電視聽廖風德教授空大臺灣史
年過中年,世事浮沉
面對生命中的許多恩師
只有一句真摯的感謝

廖風德集文學家、學者、政治家於一身
才華與風骨兼備
如此優雅的轉身告別人間
雖然令人感嘆再三
卻不負這程豐富的生命之旅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廖風德教授 一路好走

回到相遇,在人間